团队建设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意蕴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11-07-01浏览次数: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民主和平等

 

民主和平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前提。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方针到原则,从方法到内容,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民主、平等的人学思想。这里的民主和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具体思想和言行上尊重人,就是要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毛泽东同志说: “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 或根本宗旨) 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必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1]尊重能激发受教育者自尊自爱的情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毛泽东历来倡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理解工作对象的观点和看法,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只有充分考虑对方的处境,才能掌握对方的心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毛泽东自身帮助诱导的同时表现了对他们的理解: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又说: “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给帮助,反而幸灾乐祸,这就是宗派主义[2

关心人,就是要对人满腔热情,团结友爱,诚恳宽厚。毛泽东指出: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除提倡在思想上帮助关心同志外,也注重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体贴,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价值并促成人的价值的实现

 

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他指出: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因此,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发掘和实现“人的价值”而展开。

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力量。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3]所以“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并且在武器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他明确指出: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指明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相信人民群众在建设事业中的伟大作用。他指出: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三、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的精神的培养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启发人的自觉能动性。“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人的精神力量的发挥。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物质条件极其落后、敌强我弱的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信念、意志、道德、热情等精神力量,使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始终有崇高、不朽、超越时空的感召力。毛泽东强调,干革命,打天下,没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根本不行的,没有甘当革命孺子牛的精神,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也是不行的。五十年代末期,面对苏联的压力,国际国内的严峻局面,他曾指出: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革命精神归根到底出自人的自觉性,革命精神又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形成。“要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精神要靠“唤起”才能形成的。这个“唤起”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战士自觉遵守纪律,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原因时,明确提出: “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唤起千百万群众的觉悟,去铸造起革命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所在。

 

四、根据人的基本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认为,人的基本特性表现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 一定历史时期) ,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句话,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要从社会关系即“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上加以区分。因为人要实践、要劳动,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所以毛泽东强调在阶级社会里要从人的阶级性上了解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4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人的特性,尤其是根据人的阶级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阶级教育的方法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譬如,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批转了辽东三纵队诉苦教育的经验报告,十分重视开展群众性的阶级教育运动,广泛地号召和推广进行“诉苦、三查”运动。所谓诉苦,就是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的痛苦; 三查就是查阶级、查工作和查斗志。通过诉苦三查,从政治上划清阶级界限,增强部队同仇敌忾的勇气,坚定革命立场,增强革命意志和对敌斗争的决心。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评论西北大捷后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的大好形势时指出: “这次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解放后,又在全国开展了忆苦思甜教育,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毛泽东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他认同《共产党宣言》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提出了“解放个性”的口号,强调“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使“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时还提出了培养又红又专和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5]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并制定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希望营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各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启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重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 年第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