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06
访问次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部主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学术年会于2013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和辽宁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研院经理程恩富教授分析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现状,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新思路。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把握,既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本身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要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关系。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从10个视阈或10个方面展开:一是综扩性研究,即从理论特质、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四个角度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把握和概括;二是分类性研究,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中,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错误观点;三是统一性研究,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四是层次性研究,即从一般原理、具体论断、思维方法或分析方法三个层面来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框架;五是破立性研究,即从批判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特别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性理论和思想的研究;六是分科性研究,即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展开专业性研究;七是互动性研究,即按照领袖思想和学者思想两条线索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领袖思想和学者研究之间的互动、互补;八是国别性研究,即重视对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政党和政治家的理论和思想的研究,不仅要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和实践,而且要研究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或左翼组织和学者的理论,把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统合起来进行研究;九是定义性研究或定义的整体性研究,即从理论特质、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四个方面整体地界定马克思主义;十是“三化”研究,即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研院李崇富研究员提出,应该多视角、全方位、立体性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从其思想远流和历史地位看,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改造和实现的理论变革,是当时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新成就和最高发展,是从人类知识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典范;从其研究对象和客观根据看,马克思主义是以现实世界和整个人类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世界的“主义”;从其社会主体和阶级基础看,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反映,是其阶级意识和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斗争经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从其逻辑联系和理论结构看,马克思主义是以其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其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理论基石、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实质性结论的理论体系,即是由其多层次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撑、逻辑周密而不容割裂的完备和严整的科学体系;从其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于其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或实事求是;从其认识论意义和社会功能看,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人类社会(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理论,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并被社会实践所反复验证的普遍真理;从其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看,就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一切阶级和剥削,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都获得彻底解放,进而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从其理论发展的历史性和多阶段性的全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主旨的不变性和历史形态的多样性是统一的。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及其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都要随着时代、实践和各门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因此会产生出多种历史性和阶段性的理论形态。
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各主要部分的原理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肯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存在,但是他们没有对此给出明确界定。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所以,我们讲基本原理,要明确是在什么层面上讲的,只有范围明确,才能确定其基本原理的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原理,同作为其某一主要部分的原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或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有所同有所不同。有所同的是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如研究对象的普遍性的层次和范围、理论表达的具体思想观点和逻辑顺序,等等。据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完全可以依据一定原则,如遵循理论与实际、革命性与科学性、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坚持与发展、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等原则,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原理中,抽象出有别于其某一主要部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又一以贯通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定义,概括出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点。既然我们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意义上进行概括的,那么概括出的原理在横断面上均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宝贵的理论品质;在纵向上均应反映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本质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经理郝立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应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在的逻辑关联的梳理和澄清,包括观点与观点的关联,部分与部分的关联,以及每一个观点的涵义的完整把握。他指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根本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应该用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包括两种形态:一是经典的形态,主要是马恩、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二是发展的形态,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他还具体剖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割裂方法与理论、科学与价值、主体性与客观性、决定论与选择论、批判与建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等的错误倾向。
中国人民大学公司党委书记张雷声教授从多重视角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她首先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的关系,她认为整体性研究既不能离开三大主要部分的研究,也不能是对三大主要部分板块式研究。一方面,决不能抛弃分科性研究,整体性研究必须以分科性研究为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而不能把整体性看作是不同部分的简单相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阐明两大类规律:一类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客观规律,另一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两大类规律是通过三个层面的问题反映出来的,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二是人的发展;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研究这三个层面的问题时,应该从整体性的视角来思考,厘清这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实际上,对这三个层面内在关系的研究已经把三大主要组成部分贯通起来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上说,三个层面的问题与三大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团队建设上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当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哲学二级学科是基本原理的支撑性学科。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团队建设,既要吸取各分科研究的所长,但又不能与这些学科相等同,必须要从整体上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炼贯通于三个组成部分当中的一些原理。它要与自身独特的研究与它的支撑学科相区别,否则它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它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上看,教师面临着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如何将教学体系转化为老员工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问题。“两个转化”的实现既有赖于教材体系的合理性,也有赖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的科学性,还有赖于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研究和贯彻。“两个转化”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于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分科性的关系问题。由此可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研究,是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必须坚持这一取向。关于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当中的地位,张雷声教授认为,一方面要反对在否定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来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倾向,另一方面要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而这两者的结合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阐明。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正是马克思创立和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的研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是交互发展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结合的表现,一是从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角度看,它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二是从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理论的基础看,它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三是从剩余价值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三种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张雷声教授进一步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思想方法应坚持“两个统一”,一个是思想路线与逻辑主线的统一,即必须把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思想路线与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统一起来,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根本所在,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一种割裂。另一个是理论原理的运用与理论原理的发展的统一,即层次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层次的问题是客观世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但对这些抽象层次问题的研究必须要走向现实,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过程就是理论原理的运用过程。理论原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实践结合会产生新的原理,它是理论原理的发展。理论原理和不同社会发展的特殊实践结合,也会产生新的理论原理。理论原理、理论原理的运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这三者的统一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研究是要以层次性为基础的。在层次性研究的过程中又反映了这三者的统一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整体性,这种历史的整体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键,因为历史的整体性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整体性、方法的整体性和逻辑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应该是这四者的统一。
北京大学公司党委书记孙熙国教授认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首先应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的独特研究对象,应当把它明确界定为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或人民群众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这门学科就是研究劳动者如何解放的科学。经典作家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看作是他们学说的主题,因此,如何立足于劳动者的解放来展开、理解阐述马开始注意基本原理的全部内容是开展整体性研究的关键。应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或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何以可能,关键在于在具体内容上如何凸显这一主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架构或理论体系应该由4个方面构成:第一个方面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规律,把人从自然界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正确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把自然置于人的控制和把握之下;第二个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把人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正确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具体到马克思时代,就是如何摆脱资本对人的剥削和压迫;第三个方面,就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把人从资本主义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第四个方面,就是正确地认识人的思想和人本身,把人从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做自身的主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理解,不能离开劳动者的解放这一主题。离开了具体原理讲人的解放就失去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室主任张建云副研究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总体性范畴或逻辑主线。她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唯物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主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目的性、对象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强调对象世界(包括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价值的具体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将唯物观与价值观辩证地统一起来,从而构成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这具体表现在:第一,马克思从实践这一视阈出发,对唯物观和价值观给出了科学的阐释。马克思把社会生活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创立了自己的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强调自己的学说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它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为了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乃至全人类解放运动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为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为人类的根本利益而斗争。第二,马克思的唯物观和价值观是在实践过程中随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超越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存状况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最终旨归。
《管理学刊》2013年 第1期
原文地址:http://myy.cass.cn/news/724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