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马上见
view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马上见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来源:云顶国际yd333 作者:张金岭 发稿时间:2024-05-09 14:47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要义,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能,教育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等相关问题,对有关专家进行了系列访谈,敬请关注。——编者

■学者论道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访谈嘉宾】

于祥成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唐平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解丽霞 华南理工大学云顶国际yd333经理、教授

肖述剑 云顶国际yd333经理、教授

杨云霞 西北工业大学云顶国际yd333经理、教授

周向军 山东大学云顶国际yd333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以来以创新为核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发表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要求必须形成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即能够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注重公平与效率、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及擘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1

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记者: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国际政治背景是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力为什么会在发展中的中国提出?

于祥成: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旨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破解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以来以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发表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解丽霞: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第四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模式加速转型、产业形态纵深变革的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贸易竞争日益加剧和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一场由生产力变革推动的全新经济体系亟待建立,新型的经济现象、经济变革、经济模式呼唤新的经济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新质生产力在发展中的中国提出,缘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需要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

记者: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

于祥成:近年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实践基础。从历史条件看,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基础。

解丽霞: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基础在于培育全新生产力要素和建立新型生产关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要以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为突破口,从根源上解决“卡脖子”问题,奠定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基础。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建立多元主体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要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新质生产力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不断调整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生产发展方式,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记者:与历史上历次生产力变革相比,新质生产力具有什么样的革命性特征?

于祥成:从主体来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从劳动资料来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劳动资料呈现出智能化的时代特征,特别是数字技术赋予了劳动资料数字化属性,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从劳动对象来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劳动对象特别是数据,促进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变革了传统产业结构,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解丽霞:生产力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开展社会生产的能力。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的发展变化,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状况也不同。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体现为它的先进性,即以科技创新突破为主导推动力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杨云霞:新质生产力具有三个革命性特征:一是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性。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二是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新质生产力是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其形成发展的基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蕴藏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未来前景。三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性。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整体上是对传统生产力在“量”与“质”,尤其是“质”的方面的超越。

2

怎样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记者: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唐平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些要素共同推动着生产力的提升。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制度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保障,文化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灵魂,可持续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

肖述剑:新质生产力具有知识性、创新性、融合性和高效性等显著特征。知识性表现在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知识、信息和数据等智力劳动成果。创新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融合性体现在新质生产力打破了传统产业边界,促进了不同产业及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高效性则确保了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记者:与传统的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在哪里?

杨云霞: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适应新时代、集聚新知识、拥有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蕴含新功能、赋予新市场等新的质态内涵的生产力,是一种充分反映和体现时代技术进步和人类智慧水平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新的数字化技术、网络化空间技术和人工智能化形式的集中体现,在某些特定领域或产业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和发展空间,将推动劳动者解放和自身能力充分释放达到新高度。

记者:新质生产力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未来会形成什么图景?

周向军: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来看,新质生产力经历了从“加快形成”到“加快发展”再到“因地制宜发展”三个层级的递进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各大领域都要立足自身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本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必将在适应并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杨云霞: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新质生产力未来将会形成以下几方面图景:一是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系统性涌现,激发新质生产要素脱颖而出。二是通过产业政策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新质产业集群。三是促进新质生产要素的形成、集聚和市场化优化配置。

3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生产关系

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对生产关系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解丽霞: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新质生产力将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将加速产业的融合与创新,重塑劳动者的地位与价值,推动分配关系的优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生产关系只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才能与之相适应。

周向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动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等等。

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生产关系?

解丽霞: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要求必须形成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即能够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注重公平与效率、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生产关系。

周向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呼唤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来看,新型生产关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从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新型生产关系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从分配关系来看,新型生产关系要求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

记者:在新型生产关系形成和调整过程中,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在守正创新中安全、稳定地发展?

于祥成:新质生产力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传统生产力注入新活力。传统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依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生产力,而应坚持先立后破、立破并举,做好统筹推进的文章,让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唐平秋:在实践中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立是发展的基础,破是变革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唯有在立的基础上推进破,在破的推动下稳健地立,才能稳扎稳打向前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是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主旋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生产力跃升一般规律的总结,更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时代特征的呼应,需要在技术创新、政策调整、体制建设和战略选择等方面积极应对。新质生产力不仅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更应在众多传统产业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推进作用。

4

新质生产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如何理解“新的生产力理论”?

于祥成: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新”,在于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主要体现在比传统生产力在质量、品质、效能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杨云霞:“新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新的生产力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实践的理论升华,必将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记者:新质生产力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肖述剑: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形成受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共同驱动。从劳动者角度分析,科技创新推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显著提升,不仅优化了劳动者的技能结构,还增强了其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劳动资料角度分析,劳动资料在新技术、新产业等的作用下发生质变,在此过程中,转化自科学技术的知识形态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不仅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区分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从劳动对象角度分析,受科技创新的驱动,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发生显著变化,大至天体宇宙、小至基因量子都成为劳动对象,出现了数智化设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劳动对象。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述基础上进行了具象化发展。

周向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根基,新质生产力在多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一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呼唤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是新质生产力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的观点;三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关于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要素的观点;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等等。

记者:新质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解丽霞:新质生产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新产业为引领,是传统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层次的跃迁,拓展了生产力发展的时空范畴,因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新质生产力强调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要素及其有机结合的观点。新质生产力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观点。

杨云霞:马克思曾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过“新的生产力”和“新兴生产力”等话语表述,用以分析生产力不同时代、阶段、社会形态的呈现形式,并形成了有关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质生产力对生产力各要素实现了“质”的发展,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供了新思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及擘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本报记者 张金岭 见习记者 李洋)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9日第5版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5/09/node_6.htm

相关阅读